【资料图】
一、发病原因
引发桃细菌性穿病的病原属单胞杆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病菌主要在枝梢的溃疡斑内越冬,致死温度51度,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12天左右,但在枝条溃疡组织内,可存活一年以上。翌年春季随气温上升,从溃疡斑內滋出菌液,借风雨和昆虫传播,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引起当年桃树细菌性穿孔的初次发病。
二、危害症状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主要为害叶片、枝梢和果实。枝干有春季和夏季两种溃疡病斑。春季溃疡发生在前年夏季病枝上,春季新叶出现时,枝梢上形成宽度不超枝条直径一半的暗褐色水渍状小疱疹块,春末病斑表皮破裂,病原溢出,开始蔓延。夏季溃疡斑多于夏未发生,在当年嫩枝上产生中央凹陷的圆形水渍状紫褐色斑点,之后皮层纵裂溃疡,病斑不易护展,但病斑多时枝条枯死。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近叶脉处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叶面上这样的病斑多在叶尖或叶缘散生。病斑扩大后成为紫褐色至黑褐色www.nfysw.com圆形或不规则病斑,边缘角质化,周围有水渍状黄绿色晕环,最后干枯,病健交界处产生一圈裂纹,中央组织脱落形成穿孔。果实感病初为褐色水渍状小圆斑,后护大变暗紫色,中央稍凹陷边缘水渍状,只限于果实表皮发病。潮湿环境中病斑上常有黄白色粘质分泌物,干燥时病斑上或其周围常发生小裂纹,严重时发生不规则裂纹。
三、发生流行特点
不同桃树品种对细菌性穿孔病的抗性不同,一般晚熟品种发病重,但气候条件对此病的发生和流行有较强影响,一般处于26度左右的最适温度条件下,病菌最为活跃加上雨水较多或重雾多雾季节,则桃细菌性穿孔病易发生。特别是多雨年份排水不良、土壤板结、缺肥或偏施氮肥的晚熟品种郁闭桃园,此病易发生流行。
四、防治技术
1、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首先加强桃园管理,排水做到雨停水干,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增强通透性。结合冬季清园修剪,彻底剪除枯枝、病梢,及时清扫落叶、落果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菌源。果实套袋可减少病果产生。
2、药剂防治可在桃树发芽前先喷1:1:100倍波尔多液,幼果期选用70%代森锌粉剂600倍液,或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等药剂进行均匀喷雾,每半月轮换药剂喷防一次,连续3次左右即可。
标签:














